(原标题:你听到的投资分析靠谱吗?)新型股票配资
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
在日常工作中,投资者们每天都会听到许许多多的投资分析。于是,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就是:这些投资分析哪些靠谱、哪些不靠谱呢?
很显然,我们听到的投资分析,不会每一条都靠谱。因为如果每条投资分析都靠谱,那么这个世界上发财的人也就太多了。那么,我们应当如何甄别投资分析靠谱还是不靠谱呢?
关于投资分析能有多不靠谱,投资大师查理·芒格说过一个小故事,让人可发一笑。
这个故事是芒格在2007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说的:“我有个年轻的小朋友,专门卖私营合伙企业权益给投资者。这种产品其实不容易赚钱,但是当我问他‘你保证你的投资者能拿到多少回报’时,这个年轻人说:‘20%’。我问:‘20%这么高?你咋赚这钱?’年轻人回答:‘我要跟他们说少点,他们就不会买我的产品了。’”
在这个故事里,芒格的这位年轻小朋友,显然根本不可能给他的投资者赚到20%。但是,谁管得了那么多呢?眼下赚钱最要紧,忽悠一个算一个,销售佣金先拿到手再说。至于以后不兑现怎么办,那以后再说吧!这真是应了那句古诗:“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来明日愁。”
别以为这个故事可笑,实际上我们在日常工作中,听到太多类似的投资分析了:“这个股票有利好,大股东要注入优质资产,肯定会涨!”“这个基金的基金经理经验丰富,投资方向引领社会发展潮流,买他准没错!”“这个片区将来要大发展,现在买进去房价一定会涨!”
想想看,类似以上的推荐,你还听过多少?最后不兑现的又有多少?其实,这些投资分析之所以不靠谱,背后的原因和芒格所说的小故事是一样的:如果提供分析的人不这么说,你就不会买他们的产品,他们根本就拿不到这个月的奖金。所以,不管心里怎么想,他们一定会怂恿你买他们推销的产品。
简单来说,这种投资分析可以被归结于“利益驱动的投资分析”。当给出投资分析的人,可以从你的购买行为中分到佣金时,你就别指望他会告诉你“这个东西其实不该买”。按沃伦·巴菲特所说,这就叫“别问理发师你该不该理发,他一定会劝你换个发型。”
在新媒体时代,情况又有了新的发展:利益驱动型的投资分析从销售分成,延伸到了媒体流量分成。也就是说,一个给出投资分析的人可能不会从实际的产品销售行为中获得好处,只要这个投资分析被足够多的人看到、获得足够的流量,他们一样可以赚钱。
这时候,人们给出的投资分析就会倾向于满足听众的审美。你们想听什么,我就讲什么给你们听,你们喜欢听了,自然我就有流量。至于这样的投资分析究竟对不对、听了以后能赚多少钱,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明白了投资分析中的“利益驱动机制”,我们对如何寻找靠谱的投资分析,就能找到清晰的思路了。简单来说,我们需要找那些“不是因为利益驱动而产生的投资分析资料”。
这些资料有很多:有的是因为制度使然,比如上市公司的公告和财务数据、基金产品的产品合同、理财产品的合同和公告等等,由于法律规定,这些资料要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;有的是因为机构管理使然,比如优秀的媒体所发布的文章往往要讲究“信源”,其靠谱程度会相对更高;有的是因为道德使然,一些正直的证券分析者,会在市场过热时指出风险,纯粹是想让人们少亏点钱,比如许小年、杨东等人曾经在历史上提出过的市场风险均属此类;还有一些材料,则来自那些富可敌国的投资大师(比如巴菲特、李嘉诚),以这些人的身家,他们说话不可能是为了赚钱。
依靠以上的这些投资分析资料、而不是“利益驱动下产生的分析资料”新型股票配资,我们就容易找到更加靠谱的投资逻辑和佐证。手握这些资料,我们再去看证券市场的波谲云诡、起起落落,就会发现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,投资工作也就变得更加轻松了。